#人文游
#自驾游
#自助游
#摄影
#古镇

写在前面

【单车自驾15年50万公里,途牛大玩家,签约旅行家,超级试驾员,微信:huchichi1,微信公众号:huchichi自驾笔记本,正在直播最新行程,欢迎关注,可以收到我们最新的自驾游记,了解各地实时的美景、路况和攻略】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浪淘沙·北戴河》让秦皇岛闻名遐迩,但是很多人都去过北戴河,但不一定去过秦皇岛。其实秦皇岛是内地通往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西近京津,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要论景色,也绝对是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好地方,风景优美,古迹众多,值得好好探索。
二十年前去过秦皇岛,这里是交通要道,所以一直以来都很繁华,只不过那时候的繁华确实让人比较震惊。一到秦皇岛满街的洗浴中心练歌房让人眼花缭乱,目眩神迷。这里的满街是指一条街能有几百家,白天还不明显,华灯初上,霓虹招牌逐一亮起,放眼过去几乎全是灯红酒绿,感觉这在当时的中国非常罕见的。因为全盛时期的东莞没有去过,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秦皇岛的夜色还是记忆深刻的。
现在的秦皇岛当然早已经面目全非,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一幅繁华都市派头了。其实自驾车去东北很多次,当然都会路过秦皇岛,除了带着孩子去过一次山海关,每次路过都没有在秦皇岛多作停留,这次专门在秦皇岛住了一晚,准备好好转转这个背山面海,交通枢纽,又是位于中国万里长城入海之处的秦皇岛,感受一下这个长城连海水连天,有着“天堂之城”美誉的滨海小城。
海鲜是秦皇岛美食的招牌,清蒸铁板蟹、煎烤大虾、辣炒花蛤、酱爆皮皮虾,让人垂涎欲滴,除了海鲜,秦皇岛的特色风味小吃也是历来为人称道,四条包子、杨肠子、扇贝饼、老二位麻酱烧饼、回记绿豆糕、粉鸽子、抚宁老髦肉、赵家馆饺子、青龙水豆腐、青龙豆腐干、孟和尚粉肠、长城饽椤饼等等,组成了舌尖上的秦皇岛,独具特色。

始皇求仙入海处

秦皇岛古属碣石地域,因秦始皇东巡驻跸于此而得名,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帝号而得名的城市,所以这个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东南部的秦皇求仙入海处,当然是要来看看的。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先后五次出巡,其中公元前215年第三次东巡到碣石,就是秦皇岛,并在此拜海,先后派卢生、侯公、韩终等两批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药,命大臣李斯刻“竭石门辞”,即矗立海边的竭石刻石。
秦始皇一生喜爱巡游,每次出巡时,都有隆重的车仗和庞大的车队,场面非常壮观,这组群雕以秦始皇出巡时声势浩大的历史场面,用生动、形象的始皇像、车马及人物造型,再现了秦始皇华夏一统,千古一帝的风采。
其实一开始我还有点抗拒,觉得是个为了搞旅游创造出来的景区,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明宪宗成化13年,这里就刻立了“秦皇求仙入海处”的石碑,以纪圣境,所以这里也是很有历史底蕴的。
这里是完全新建的战国风情园,可以从这里穿过去体验一下周游列国的感觉,也可以从旁边走近路直接去海边的求仙入海雕塑群。
入口是临淄齐国古城的城门,临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是列国中最为繁荣的都城之一,也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是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学府,创办于战国时期齐桓公田干在位期间,至其子威王,其孙宣王时最为鼎盛。齐宣王继位后,继续执行其父亲重用才能之士的用人路线,在稷下广筑学馆,招揽天下文学游说之士在此讲学,使稷下成为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术中心,百家争鸣思想的发源地,对战国末期乃至秦汉的儒家思想影响很大。
齐国商业街,都是卖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的小摊位。
老子李耳的塑像,两个大耳朵很传神。这战国风情园有点粗糙,不再耽误时间,我没有细逛很快就穿过去了。
景区主要建筑,就是这是这座高台之上巍峨壮观的求仙殿了。
登上求仙殿高高的台阶,转身就可以面向大海,大海一眼望不到边,遥远陌生的大海深处是不是有仙人到现在也是个谜。
这里也是景区的最高处,就连刚刚经过的齐国商业街也可以望到一角。
这就是求仙路,沿着长长的甬道,通过一路向下的阶梯,就可以通向海边,两边都是兵马俑造型的塑像。这里就是秦始皇当年在此拜海,派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地方。
走在这里,就仿佛走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上下几千年,都不过是匆匆一瞬,长生不老,在时光面前只是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罢了。

东山浴场好风光

再往前就是景区的出口,其实前面海上的栈道也是这个秦始皇求仙入海处景区的一部分,可以坐船出海游玩,但是因为这里的海边秦皇岛免费开放的东山浴场,所以这里就变成了出口,出去以后门票就作废了,外面走回入口的停车场可是要绕很大一圈呢,所以要是自驾车的朋友最好从这里返回,要是想来这里的海边看看,那就再开车直接到东山浴场这里,比较方便。
秦皇岛东山浴场是一个免费的浴场,沙子略粗糙,但是海水还算清澈,风景也非常好。到这里来玩的大多是本市的市民,好像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来这里吹吹海风,呼吸一下大海的气息,不过据当地人说,这里的消费相对便宜一些,但水质没有秦皇岛的西浴场好。
秦皇面对着长长的海上栈道,和求仙路在同一轴线上,购买游船票的游客可以一直向前走去,深入大海,登上游轮,驶向茫茫的大海,体会当年方士和童男童女们出海求仙的心情。不乘坐游船的游客是不能进去的,只能像我一样在这里看看啦。
从这里回望求仙路和求仙祭坛,秦始皇求仙入海处是古老的祈福之地,现在不但是中国著名的祈福之地,也是全世界著名的祈福之地,据说每年来这里的外国游客也很多。
巨大的秦始皇雕像,高6米重80吨,头戴帝王冠冕,身着锦绣华服。尽显中华始皇帝的风采,表情虔诚,双手高举酒爵,企盼着出海的使者能带回长生不死之药,以图永远统治中国。
没想到这里还有很漂亮的礁石群,不由得又想起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著名诗句,真的是应时应景。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些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虽然没有长生不老,但是至今都没有被我们忘却,也和长生不老没有什么区别了吧。

宁海城中龙武营

位于秦皇岛市东北海边的老龙头,距离山海关南十里,但却是山海关的组成部分,原来是和山海关连在一起的。要去老龙头,先进宁海城,宁海城是山海关老龙头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前高大的城墙就是复原后的宁海城北门,宁海城在老龙头北,全长900米,只有北门和西门两个城门,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代军营。
明天启二年设龙武营于此,后亦称南海口关,清初设守备于此,康熙二十三年,后改设把总驻守,属蒲河营。现在景区包括兵营区—龙武营,武官府邸—守备署、把总署,有祭祀先驱将领的显功祠,还有请神仙护佑的龙王庙和关帝庙。
这一片古建筑就是龙武营,也就是当年驻守老龙头的士兵们生活的场所。大明天启二年,山海关督师孙承宗所设立,1900年被毁,1992年重建,重现了士兵的生后情景,如士兵睡觉的大通铺,摆放士兵武器的兵器室等。
这就是辕门,据考证,辕门就是用车辕子搭起的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巡视、狩猎,在外面搭营住宿,出入口仰起两车,使车辕子相对,像门的样子,所以又叫辕门,以后历代军营的门都叫辕门。这里的辕门样式是明代的,上面刻着“龙武营”三个大字。
这里除了居住用的守城官兵营房,还有马厩、牢房、粮仓等,无比清晰地展现了那个遥远年代的营地格局。
这是点将台,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将军担任蓟镇总兵16年,防守山海关南到北京昌平境内200公里的长城。他经常巡视老龙头,在这里安营驻扎,操练兵马。
点将台周围的空地就是当年的教军场,教军场前旌旗林立之处是迷宫八卦阵,是一个颇为神奇的阵法。
守备署是宁海城守备办公之地,内有议事厅,平常不用,每当高级军官到此巡视,并将此作为衙署,让高级军官在此处理军务。
显功祠内供奉着在山海关和老龙头的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明清文臣武将,一方面增添了老龙头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在教育后人,历史的长河是由无数细流汇合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
把总署位于显功祠的东侧,把总为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陆军基层军官名,也可称为百总,把总署即为把总处理军务的衙署,此署为宁海城的军事核心之地,把总在此处理军务、决策军事战略等事务。

长城入海老龙头

宁海城在明代主要是作为屯兵和操练士兵之用。据《临榆县志》记载:宁海城在南海老龙头北,周一里有奇,高二丈奇,门二居西北二方明巡抚杨嗣昌建,设龙武营于此。随着时光的流逝,战火的摧残,宁海城已残破不堪,至1988年才得以恢复,我们才得以看到它崭新的模样。
这条宽广的登城坡道,名叫马道,是守城的兵马上下的通道。清朝的5位皇帝先后11次来老龙头巡视,那时候这条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间铺上红毡,皇帝从红毡上缓步走上城头,沿途接受两旁群臣的膜拜。
登上城头,眼前就是整个老龙头景区最醒目的景观澄海楼,它建在老龙头的长城之上,八面威风,又不失奇秀之美,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有着“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的美誉。
澄海楼的前身是明代修建的望海亭,二层楼结构,九脊歇山顶式,楼顶上“雄襟万里”这块匾是明朝末年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题。楼中间这块“澄海楼”匾是乾隆四十五年清高宗御笔所题,又派官员从北京专程赶来,可见乾隆皇帝对老龙头还是情有独钟,念念不忘,难怪在登临澄海楼的乾隆皇帝到次数最多了。
再走几步,整个老龙头就可以尽收眼底,仿佛也就到了万里长龙的龙冠之上,举目望去,巍峨的长城与苍茫的大海紧密相连,天海一色,云水苍茫,不禁令人胸襟为之开阔,一股豪气在胸中激荡,大有“雄襟万里”之感。
这块“天开海岳”碑据专家鉴定属于唐碑,这四个字将老龙头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与山为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这样的美景。
在老龙头还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另一处海上胜景,就是海神庙,这里三面环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当云雾缭绕或烟雨蒙蒙,海神庙若隐若现好似瀛洲仙境。
走在这入海的长城上,四周的景色也是非常不错的,礁石、港口和沙滩的海滨风光也都一览无遗。
其实老龙头上的这个烽火台也是很有名的,叫做靖虏台,是明代长城惟一的海上敌台,“靖卤台”中的“卤”指海水,又取谐音为“敌虏”的“虏”。所以这里就有两层含义,一是平静海水,二是平定敌虏,利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
敌台主要是个防御工程,可以驻兵,存放武器,上面小小的“箭孔”远远看去也是清晰可见,箭孔可以观察敌情,还可以向外射击,它可称得上是老龙头海防要塞的桥头堡了。
可以沿着这沙滩去往海神庙,漫步于软绵的沙滩上,观赏碧水连天、巨浪飞舞的渤海,并可远观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虽已百年沧桑却巍然屹立于天地间,雄姿犹存。
这座屹立在渤海海水中的靖卤台是明代嘉靖四十四年主事孙应元建,隆庆四年戚继光将它改名为靖卤台,是万里长城敌台之始,是重要的海上军事防御体系。
过了靖虏台就到了龙头的最前端,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的近端部分,叫做入海石城。全城都屹立在海水之中,北接靖虏敌台,南浸万顷波涛,构成了雄奇的海上城堡。为能经受海水的冲击,入海石城的建筑结构独特,全部从巨型花岗岩条石砌垒。这里摆放着好几块岩石,就是当年砌城时用的。
站在这伸入大海23米有余的入海石城最远端,面前就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感觉好像是登上了万里长城的鼻翼,感觉随着它劈波斩浪,笑傲渤海之上。
这里是遗址洞,里面保存了明代古长城的内部结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由沙、土、石灰用糯米汤浇筑而成,坚固如石,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不开放,非常遗憾。
恋恋不舍的离开入海石城,回望靖虏台。漫步滨海长城,观赏老龙头,这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礡景象,确实让人过目难忘。
乾隆的《再题澄海楼》:我有一勺水,泻为东仓溟。无今亦无古,无见亦无盈。诗写的不怎么样,但气势还是不错的。乾隆皇帝将苍茫渤海比作是他手中的一勺水,轻轻一泻便成了大海。这块“一勺之多”碑,就是由此意而来,细心的话可以看得出这块碑是由两块拼接而成,上半是重修老龙头时打捞上来的,下半部分是仿制的,两个半块拼接而成。
这座黄色琉璃亭叫“御碑亭”,始建于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曾两次来到这里饮酒赋诗,写的诗都刻在这块碑上。
御碑亭内存放着一御笔石碑,题字“淑碑”。据说乾隆本来是题写“御碑”,但是心中想念淑妃,手不由自主的写了“淑碑”。御碑亭外,还立有许多石碑,这些石碑镌刻着文人墨客被老龙头磅礴气势所震撼而留下的诗章辞赋。
沿着澄海楼旁的城墙,去往海神庙,看看这里有什么错过的景色。
这个角度看八卦阵更好,这里像个迷宫,是开放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走走。八卦阵学名为九宫八卦阵,指一种按八卦图形布置的阵式。九为数之极,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数,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有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变六十四爻,从此周而复始变化无穷,现常用来比喻使人难以揣度的事情或情况。
这里有明长城地理信息标识,其实关于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错误说法现在已经得到了更正,应该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长城东起点应该鸭绿江畔是虎山长城。但是不管老龙头是不是长城的东起点,它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是独一无二,谁也无法与之相比的。
这座将台是徐达元帅所建,因此命名为徐达将台,为演武将台,每逢军队操练,徐达并在此台上巡视或指导。将台在战争中受毁,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邓小平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号召下,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建。

有求必应海神庙

在明代海运开通,石河口被辟为漕运码头,商贾往来盛极一时。当地渔民为报得出海平安,只得将希望寄托于海神之上,于是修建了这座海神庙。
这个巨大的牌坊是由汉白玉砌成,琉璃瓦顶,装饰得很精巧,前书"安澜",后书"优波",表达了人们祈求风平浪静,行船安全的愿望。
海神殿居于整个庙宇的中心位置,殿门上方悬有乾隆皇帝御题的"江溟宁宴",殿中海神端坐,手下各神恭敬听命,这些塑像都是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殿前这两尊怪兽左为"乘黄",右为"龙马"。古书中记载骑上乘黄可以活两千岁,龙马别有九音,歌声十分动听,可见它俩都是身怀绝技,有它们守卫着海神殿,更增添了海神的神圣之感。
海神殿后面的院落是祭祀天后娘娘的天后宫,天后圣母就是妈祖,相传她生活在宋代,精通鱼讯而且通晓天文气象,经常帮助出海的渔民,深受渔民的爱戴。她去世后当地人在湄洲岛上建了座小庙来纪念她,并尊称她为妈祖。
后来妈祖的名气越来越大,就逐渐成了沿海居民的海上保护神了。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三分之二的人信奉妈祖,在港澳地区妈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这也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同是龙的子孙,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走到最后面,就到了海神庙最前端的观海亭,它也是和老龙头一样深入海中。
置身观海亭和站在入海石城上观海感受的是截然不同的,少了居高临下的气势,却像乘一叶小舟漂流在大海之上,凭海临风,心情舒畅,自有一番难以名状的美妙感觉。
景区入口处有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筑历代帝王行宫,历史上曾有近20位帝王来过秦皇岛地区,其中的十几位到过山海关,康熙、乾隆等更是多次登临了“长城老龙头”,所以这座行宫不但重现了历史,还可以展示长城文化,所以这里也是“中国长城艺术馆”。建筑精美,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对外开放。

本游记著作权归@6812635808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